自稱外出培訓,這家收藏品公設計裝潢司就這樣消失了 攝/法制晚報記者 董振傑
稱外出培訓 收藏固態硬碟品公司跑路
聖華恩典公司捲室內設計走藏品 60多人受騙 涉及金額600多萬 受騙者已報警
法制晚報訊 (記者 董振傑) “希望能有人幫我們找到這些人,他們還拿著我們的藏品呢。”昨天上午,看著朝陽區東三環附近的建外SOHO B座15層一家名叫聖華恩典(北京)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大門緊閉,不少人趴在門口,盼望著從門縫裡能走出該公司的業務員。但是,這一切都是徒勞,公司自稱“外出培訓半年整合負債”,消失不見。
目前,至少有60名受騙者正在向朝陽經偵大隊報案,他們有至少600萬元的藏品被捲走,希望公安機關能幫助支票貼現找回。
現場 稱外出培訓 收藏品公司跑路
昨天中午,記者來到朝陽區東三環中路建外SOHO一座辦公樓的15層時,幾名收藏愛好者正守在聖華恩典(北京)文化發展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聖華恩典公司”)門前,看著鐵將軍把守的大門,愁眉苦臉。
在大門上,貼著十幾張受害者的統計表,呼籲大家一起到公安局報案,有60人左右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電話和受騙金額等信息。
透過公司的大門玻璃可以看到,在前臺位置,擺放著一紙通知,上面用紅字寫著“外出培訓,放假半年”的字樣。公司內已經沒有任何展品存放。
“我們都是收藏愛好者,在這家公司存放了藏品,想委托他們賣出去,沒想到現在找不到人了。”一名藏友說,因家裡急需用錢,他在去年10月將家中存放的幾萬元的錢幣收藏品拿到聖華恩典公司,並簽了合同,希望能賺一筆錢,“現在連藏品的影子也沒有了。我就怕他們拿著東西跑路,還是沒有防住這一招”。
這名藏友說,公司的業務員在和他簽合同前,曾向他展示了營業執照、註冊資金之類的證書,他也到工商部門查詢到了聖華恩典公司的註冊信息。
講述 稱能幫買賣藏品 無法兌現
在受騙的藏友當中,住在石景山區的市民莊先生告訴記者,他是一名退休職工。2013年8月,他接到聖華恩典公司一名業務員的電話,對方稱他們是一家正規的文化收藏品公司,可以幫忙出售莊先生手中的郵票和錢幣藏品,至少保證有百分之三十的收益,只不過公司要從中收取百分之三的手續費。
“人家要是真能將這些東西給我銷售出去,收一點兒手續費不算什麼。”莊先生說,他家中正急著用錢,聽說自己這幾年購買的藏品能變現,真的很高興,“2013年8月17日,聖華恩典公司的理財經理李欣和一個小伙子一起來到我家,取走了藏品。”
莊先生說,李欣他們取走的是第四套人民幣小全套、第五套人民幣小全套、全國第七屆人代會紀念郵票50版、中蘇建交紀念郵票8版、全國政協成立40周年紀念郵票100版,“這些是花了將近4萬元購買的”。
為了讓莊先生放心,聖華恩典公司留給莊先生兩版“露天開采(T4-3)”郵票。
“簽的是互易協議書,也就是我們互相拿著對方的藏品,以便心裡有個底。”莊先生說,現在自己明白了,聖華公司給的是不知真假的郵票,肯定不值錢。
莊先生曾在今年2月27日來到聖華恩典公司,“當時接待我的是一個叫馮風的小伙子,他說,公司會在4月中旬按照協議結清款項。”莊先生還是不太放心,隔兩天就前往公司查看情況,3月7日的時候,來到公司門口,看到大門緊閉,一下就傻眼了,這裡人去樓空。
據瞭解,至少60名收藏愛好者的經歷大致相似,只不過金額不同而已。
60多人受騙 涉及金額600多萬
記者發現,在這些受害者當中,有人曾在其他收藏品公司上過當,但現在依然會中招。
受害者徐先生說,他是藏友裡面受騙金額較小的,共有五六千元。
徐先生來自河北辛集,是一名裝修工。“我碰上五六次了,都是把藏品交到他們手裡幾個月後,公司一關門人就不見了。”徐先生說,他根本沒有多少錢,都是靠打工積攢下來的,也是忙裡偷閑買點郵票、錢幣之類的藏品,“有時看一些電視購物和收藏、鑒寶之類的電視節目,說這些藏品增值快能掙錢,我就買一些。”
徐先生說,購買藏品的目的就是賺錢,聽說有出貨的渠道後,他就拿出去交給一些所謂的收藏品拍賣公司,這些公司每次都是不告而別,如今在聖華恩典公司又碰上了這樣的事情,“以後我得接受點兒教訓了”。
在已知的至少60名藏友中,有人損失約有百萬元的藏品,最少的也有數千元。劉先生有約40萬元的藏品拿到了聖華恩典公司,他是這些人裡面最著急的一位。
“要是拿不回來藏品,我就得趕緊賣房。”劉先生說,他是懷柔區人,一直以開出租為生。在他認為靠賣收藏品可以賺錢之後,就把藏品給了聖華恩典公司,還不斷再借錢購買藏品。
“那時我就是著了魔,家裡的錢不夠用時,就辦銀行卡用來透支。”劉先生說,他總共辦了9張不同銀行的銀行卡,從這個銀行取錢,還給另外的銀行。就這樣拆東牆補西牆,他總共向銀行借了三四十萬元,目前窟窿越來越大。
記者按照在聖華恩典公司門上大家自發所留的數據統計,截至3月15日上午12時許,已經有約60人留下了自己的聯繫電話和受騙藏品金額,涉及600餘萬元。
追訪 租房合約未到期 公司已“外出培訓”
昨天,建外SOHO B座15層的一家公司員工說,在十幾天前還能見到聖華恩典公司正常工作,也沒有註意到什麼時間他們就搬走了。“肯定是夜裡搬的,因為白天這裡一直都會有人,他們搬家別的公司的人會留意。”
昨天下午,記者來到建外SOHO物業服務部,一名工作人員表示,已經有多名藏友前來這裡打聽情況。這家公司是從業主手裡租的房子,租房合約到9月份才到期,具體為什麼現在大門上寫著“外出培訓”見不到人,他們也不清楚。
記者嘗試撥打收藏愛好者提供的理財經理李欣、員工馮風和李雷等的電話,均無法接通。
在北京市工商局網站上,可以查詢到聖華恩典(北京)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信息,顯示狀態為“開業” 。
目前,數十名受害者已經將材料遞交給朝陽區經偵大隊,警方還在對此進行調查。
回顧 代賣藏品陷阱 已被多次曝光
事實上,類似的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,本報就曾對類似案例進行過多次報道。
本報2013年12月5日報道,位於西直門凱德MALL大廈內名為東方國典的收藏品公司跑路。該公司稱,他們所賣的郵幣卡收藏品在幾個月內就可以獲利,讓不少人傾囊購買該公司的郵幣卡。還有不少人拿出家裡的郵幣卡,讓該公司代賣。然而,幾個月後,這家公司卻稱遭遇巨額虧損,突然關門。 至少有十幾名東方國典客戶前往公安機關報案,據稱涉及金額在千萬元上下。
部分東方國典的業務員在公司撤至燕郊前,向客戶要數萬元的手續費後,消失不見。
另外,本報2014年1月17日報道,位於東四環大成國際中心名為博盛典藏的收藏品公司突然搬家,數十名老人向本報反映,他們花數萬至數十萬元退休金購買的藏品送到該公司代賣,然而,幾個月後,公司人去樓空,至少五六百萬元的藏品不見了蹤影。
說法 收藏品市場混亂 盲目投資難賺錢
“市場不規範,盲目投資很難賺錢。”今天上午,北京收藏家協會一名專家表示,一些公司特意在電視、網絡、報紙雜誌等上面,將個別郵幣卡的暴漲作為範例介紹給客戶,號稱靠收藏某些投資型郵票和錢幣能賺到大錢,於是會有市民盲目投資購買。
“真正有一定升值空間的郵幣卡收藏品都是銀行、郵政這些正規機構發售,且收藏者儘量在第一時間購買。從A公司購買後,靠B公司售出盈利的做法肯定不靠譜。”這名專家表示,“其實少量收藏有益於陶冶情操,但要靠這些東西短期內致富並不可取。”
記者瞭解到,從事藏品投資的大多是退休的老人,他們手裡有養老金,掌握著一些閑錢,有時會尋找投資機會,但輕易出手極易被騙。
文並攝/記者 董振傑
(編輯:SN094)
- May 08 Thu 2014 00:29
文化公司捲走600多萬元藏品 60多人受騙(圖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